高屏上月空品沒一天綠燈 環團批緊急應變門檻過高 排放大戶管不到
2021-02-04 18:10
台灣中部以南空氣污染嚴重,環團指出今年1月高屏16個測站竟無一日空品指標(AQI)是綠燈,有高達半個月皆為紅、橘害等級,但法定的空污緊急應變措施卻無法啟動。 環團與跨黨派立委今(4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應調降過高應變門檻,確保空品嚴重惡化時政府能強制排放大戶降載。在源頭治本方面,應加嚴管制並加速審查電力及鋼鐵業等固定污染源的排放標準,調高空污費率增加業者改善設備誘因,並全面公開、檢討空污基金的分配運用及成效。 上月高雄多日陷入霧霾之中。傅志男攝 高屏地區匯集各縣市空污 上月空品指標沒一天綠燈 今年1月以來中南部地區持續遭受霾害籠罩,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從高屏區16個空品測站數值發現,1月竟無一日空品指標(AQI)是綠燈。以大寮站來說,1月有6天紅燈、10天橘害,其餘15天都是黃燈,在空污最嚴重的1月27日,PM2.5的日均值更來到75μg/m3,是同天台北中山站10μg/m3的7.5倍,「霾害嚴重到一整個月都不敢外出運動。」 地球公民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位於高雄市前金區中央公園旁,王敏玲拿出辦公室的空氣濾網,與全新的白色對比,經過3個月的空污季已呈全黑。 高雄市立委張其祿苦笑:「高雄市民真的不需要看AQI指標,每天騎車出門就成人體濾淨機。」空污嚴重時高雄地標85大樓甚至整棟消失在霧霾中,張其祿批評《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中的「嚴重惡化」門檻過高,「都已經吸飽了才啟動,那時候還需要警示嗎?身體早就受不了。」 立委洪申翰則說,因地形及氣候條件,目前高雄市所承受的空污,有很大比例來是從北中南各地匯集、累加的成果,「空污不是高雄人的原罪,是各地累積讓高雄特別委屈」。他強調各地方及中央政府都應協助高雄處理空污問題。 經過3個月的空污季,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辦公室的空氣濾網,與全新的白色對比已呈全黑。黃思敏攝 空品惡化緊急防制應變門檻過高 環保署承諾提出修正草案 王敏玲說,目前法規中「嚴重惡化」的門檻為PM2.5移動平均值150μg/m³,應下修到54μg/m³的紅害標準,目前標準明顯高不可攀、重看不重用。此外他批評環保署強調有啟動的應變僅在預警層次,「如果預警有效,1月就不會沒有一天是綠燈。」 依照目前的緊急防制門檻,即便中南部各地紅害已如此嚴重,政府仍無法強制要求大型固定污染源,如:火力電廠、大型焚化爐、鋼鐵製造產業等排放大戶降載,只能加強巡察、請工廠自主降載、加強洗掃街等。對此環保署近日已承諾將於今年6、7月提出應變門檻修正草案。 立委洪申翰則表示,過去環保署常強調紅色警戒日數大幅降低,「比起4年前空品已有所改善,但是民眾對空氣品質的要求不會停留於此。」他強調目前的門檻機制仍停留在以降低紅色警戒日數的邏輯,他認為接下來應以降低橘色警戒為目標,如此應變門檻及強制減污措施的強度才會增加。 立委張其祿表示,高雄因為地形易堆積空污,治理上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汽電共生設施缺乏管理 環團籲加嚴排放大戶管制 回應民間對無煤化的訴求,立法院上週五(29日)臨時會通過「台中發電廠燃煤機組於2035年全數除役」的主決議。張其祿說,高屏地區的空污比台中更嚴重,高雄的興達電廠卻仍在運轉全國最老舊的燃煤機組,應該儘速除役。 王敏玲強調在高雄自產的空污中,電力業與鋼鐵業是排放大戶,除了備受關注的火力發電廠外,高雄仍有許多汽電共生設施缺乏管理。她認為應該加嚴《高雄市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使燃油及燃煤設施的排放標準與燃氣設施一致,如此預期每年能減量857噸的硫氧化物與2170噸的氮氧化物,然而此案於去年8月送審至今仍沒下文。 在鋼鐵業排放方面,王敏玲指出,預期能減排800噸以上硫氧化物的《高雄市鋼鐵業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仍在研商階段,在高雄市環保局中「躺了很久」,呼籲市府加速審查。 立院決議中火2035無煤化。照片提供:台灣電力公司 立委籲政府調高空污費 檢討空污基金運用成效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表示,要從源頭減少工廠排放空污,就需要制定合理的空污費,「不是收了錢就了事。」他指出政府制定的空污費的費率整體均偏低,無法讓廠商形成積極改善設備的誘因。 環保署上次修正空污費已是2017年,去年提出預計下調第2、3季空污費,並提高1、4季的空污費,在整體空污費仍過低的狀況下,遭批是替廠商減免空污費。洪申翰表示,目前環保署應不會如原先預計下調第2、3季空污費,然而在上調第1、4季的部分,預期每年將僅增收3000多萬,「原本以為是單一企業,結果是全台所有企業加總,這是非常低且不合理的數字。」 洪申翰強調,近年空污基金的確入不敷出,環保署不該鴕鳥心態逃避,應調升空污費費率,至少稅收需增加3億元,才能健全空污基金財務危機。 此外,在許多機車業者高喊「油電平權」下,環保署打算持續使用空污基金,提供燃油機車大筆補貼。對此賴偉傑批評,環保署須全面檢討空污基金的分配,目前於汰舊換新使用大量補貼,反而讓很多公共運輸的金費有限,公共運輸的經費左支右絀。 賴偉傑強調,政府除了應提升空污費率,檢討空污基金的運用與成效,更應將資訊公開促成全民監督空污治理。關於空污基金的補助辦法是如何決定,地方縣市政府應公開相關審核以及會議記錄,供民眾檢視基金是否用對地方,還是有排擠掉其他更迫切的經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