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净滩 守望美丽海岸线_深度
2020-09-24 00:00
从辽宁盘锦到海南三沙,从凉风习习到艳阳高照,27个沿海城市、百余家公益组织的万名志愿者沿着祖国的海岸线从南到北,在9月19日第35个国际海滩清洁日之际,参加了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守护美丽岸线,我们共同行动”第四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共同清理遗落在海滩上的垃圾。根据最新统计,此次活动共清理12吨垃圾。
温州主会场 钱本刚 摄
唤醒众人心中的“公益情怀”
2017年,成立不久的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举办了全国净滩公益活动。
“至今已举办了4届。清洁海洋垃圾,保护海岸线洁净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志辉说。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达到泛滥的程度,估计已有1亿吨塑料垃圾进入了海洋。科学家们甚至在鲸等深海哺乳动物的体内发现了大量的微型塑料。
基金会认识到,还大海洁净,需要全民海洋意识的提升。发起全国净滩公益活动,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在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的组织下,从2017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在全国各地的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清理垃圾公益活动中来。
这一天也是国际海滩清洁日。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和参与人数的增加,净滩公益活动从第一年的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到第二、第三届的三个主会场、数十个分会场。
谈起净滩公益活动,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表示,净滩公益活动意义大、见效快、效果好、方便市民参与,是提升全民海洋生态意识最直接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美化景观,改善海洋生态,更重要的是可以以实际行动影响、唤醒更多人内心深处的“公益情怀”和爱护海洋的意识。
在深圳净滩活动的现场,一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她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加入了净滩志愿者活动,就连怀孕时也未中断。这次她是带着孩子参加净滩活动的。“希望孩子从小关爱大自然,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这位年轻妈妈说。
在福州长乐漳港海边的净滩活动现场,几名看起来只有三四岁的小小志愿者也用力地用铲子去铲除埋在沙滩里的垃圾,他们稚气地说:“这种‘萝卜’不能生长在海滩上,我们要拔掉它们!”小朋友“拔”出的垃圾里有不少零食包装。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母亲告诉记者,之所以带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希望通过净滩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青岛主会场 王晶 摄
模式多样探索全方位护海路径
在深圳西涌沙滩上,雨过天晴的阳光格外强烈,志愿者们顾不上擦汗,沿着海岸线一路清理海滩垃圾。其中两位志愿者用手机操作两台水下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和打捞网,清理水下垃圾,吸引了游客们的关注。
据悉,海洋垃圾分为沙滩、海面与海底垃圾,沙滩垃圾与海面垃圾比较容易清理,可是海底垃圾清理就异常艰难。虽然每年国际海洋清洁日都要组织潜水员潜水打捞,可是能够清洁的内容实在有限。面对水下垃圾清理的难题,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两台水下机器人可通过机械手、打捞网清理水下垃圾,助力水下垃圾打捞。
此外,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深圳市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首家民间环保帆船队——“蓝色守护帆船队”也在活动上承诺,将向帆船航海界倡导在航海运动过程中践行海洋保护理念,积极清理海面上漂浮垃圾。
在青岛的活动现场,主办方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联合青岛水族馆、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举办了海洋科普大篷车展。“丑萌”的鲎头鲨、外形奇特的双髻鲨、深海猎手灰鲭鲨、游泳高手旗鱼、珍贵的唐冠螺……当志愿者们将数十种珍贵的海洋动物标本依次摆上展台时,现场围满了孩子和家长。“灰鲭鲨吃不吃人?”“现在还有鲎这种生物吗?”“标本里面是用什么填充的?”孩子们好奇地提出一个个问题,志愿者耐心地一一解答。
在日照万平口和煦的海风中,瑜伽教练和尊巴教练邀请现场志愿者和在景区游玩的市民,一起在沙滩之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滩瑜伽、尊巴体验活动,通过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让人们感受海洋的美好,从而加深了对保护海洋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和了解,为市民打开了一道了解海洋的大门。
此外,温州主会场通过海洋主题论坛、十大沙滩同步净滩、“海洋之声”青少年风采展示等活动,共同宣传传递着清洁海洋、保护海洋的重要意义。
主办方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强调,今年的净滩公益活动更加注重市民的参与度,力争让原本严肃的科普公益活动有趣起来。并且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通过视听体验、公益实践,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海洋生态环保、参与海洋保护。线上直播活动还能惠及更多社会群体,让他们足不出户了解海洋生态保护知识。
福州主会场 陈永香 摄
“规范”让净滩活动更专业
近年来,虽然各地群众和公益组织自发开展了一些净滩活动,但却比较分散,缺乏专业的指导,影响力不大。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全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海洋公益组织,举办“全民净滩”活动,通过全国联动的净滩活动,调动起全国数万名海洋志愿者的积极性。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活动中使用专业的净滩工具,同时进行专业的数据采集。
今年,基金会还特别出台了《净滩操作规范》,对常见海滩垃圾的类型及种类进行完整分类,结合海滩的环境和面积合理分配净滩小组人员数量,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科学分工,并通过“海滩垃圾监测记录表”详细记录净滩情况。基金会将会根据这些数据编写调查报告提交有关政府部门,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有志愿者表示:“今年青岛市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海洋垃圾分类和捡垃圾一样重要,只捡不分还会带来二次污染。”
“净滩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大家共同来守护我们这片海。”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吕滨告诉记者,基金会将继续探索“滩长制”“全年制”等一系列常态化活动机制,以实现全国每一寸海滩“时时被保护,处处有人管”。
对此,吕滨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做好全国沙滩清洁整治、建设好美丽岸线,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与子孙后代,能享受到碧海蓝天、清洁沙滩带来的福利。